欢迎访问中药360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大全 >> 豆科草本植物黄芪概述

豆科草本植物黄芪概述

来源:中药360 时间:2013-12-05 22:07 编辑:liuhaiqiu 手机版访问
导读:用于气虚水湿失运的浮肿,小便不利。黄芪能补气利尿,故能消肿,如防己黄芪汤。现以黄芪为主,配伍补脾肾、利水湿之品,治疗慢性肾炎浮肿,尿蛋白长期不消者,亦颇为有效。...

  【中药概述】

  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黄芪的根。甘,微温。归脾、肺经。

  1.固表止汗:用于平素体弱,表虚卫气不固,常有自汗、易受风寒感冒等,常配浮小麦 麻黄五味子 煅龙骨 煅牡蛎等;对于卫气虚、易出汗,经常易感冒可用,(《丹溪心法》玉屏风散)加桂枝白芍等;用治阴虚盗汗证,如(当归六黄汤);用于气虚阳衰之畏寒多汗等证,如(芪附汤)。

  2.补中益气: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出现体倦、懒言、食欲不振、大便久溏、面黄气短,或兼腰腹重坠,或兼脱肛者,如(《脾胃论》补中益气汤)举元煎;治疗脾阳虚、中气下陷而致气短、腹沉坠、久泄、脱肛、崩漏,子宫下垂,如归脾汤;用治病后气虚体弱,如(参芪膏)。

  3.托疮生肌:用于气血不足,疮痈脓成不溃,或溃破后久不收口等,如(《外科正宗》透脓散、当归六黄汤)。

  4.利尿消肿:用于气虚失运、水湿停滞的肢体面目浮肿、小便不利,如(十全大补汤)、(《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

  【药效鉴别】

  无论是阳虚引起,或由阴虚而致,皆由表卫气虚不固,营阴外泄所致。故无论阳虚、阴虚,均可用。同时又是“疮家要药”。倍量黄芪益气固表以止汗。

  【临证应用】

  (《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治中风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或截瘫,下半身痿废等症。

  【应用与配伍】

  1.用于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诸证。①用治脾胃气虚证。黄芪擅长补中益气。凡脾虚气短,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常配白术(如芪术膏),以补气健脾;若气虚较甚,则配人参(如参芪膏),以增强补气作用;若中焦虚寒,腹痛拘急,常配桂枝、白芍、甘草等(如黄芪建中汤),以补气温中;若气虚阳弱,体倦汗多,常配附子(如芪附汤),以益气温阳固表;②用治中气下陷证。凡脾阳不升,中气下陷,而见久泻脱肛,内脏下垂者,黄芪能补中益气,升举清阳,常配人参、升麻柴胡等(如补中益气汤),以培中举陷。

  2.用于肺气虚及表虚自汗,气虚外感请证。黄芪能补肺气、益卫气,以固表止汗。用治肺气虚弱,咳喘气短,常配紫苑、五味子等同用;近年以黄芪为主,配伍百部、地龙等治慢性气管炎,亦颇有效。治表虚卫阳不固的自汗,且易外感者(玉屏风散),既可固表以止自汗,又能实卫而御外邪。

  3.用于气虚水湿失运的浮肿,小便不利。黄芪能补气利尿,故能消肿,如防己黄芪汤。现以黄芪为主,配伍补脾肾、利水湿之品,治疗慢性肾炎浮肿,尿蛋白长期不消者,亦颇为有效。

  4.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的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黄芪能补气托毒,排脓生肌。治脓成不溃,常配当归、穿山甲皂角刺等,以托毒排脓;治久溃不敛,可配当归、人参、肉桂等,以生肌敛疮。 此外,对气虚血亏的面色萎黄、神倦脉虚等,能补气以生血,常与当归等同用;对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等,能补气以摄血,常与人参、龙眼肉、当归等同用;对气虚血滞不行的痹痛、麻木或半身不遂等,能补气以行滞,常与桂枝或当归、红花、地龙等同用;对气虚津亏的消渴,能补气生津以止渴,常与地黄、山药等同用。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心血管的作用:30%黄芪煎剂,可加强小鼠对学习的记忆和巩固记忆作用。

  2.对心血管作用:煎剂、黄芪皂甙甲动物试验有降压作用。

  3.利尿作用:煎剂对实验动物或人体均可使尿量增加,显示较强的利尿作用。

  4.抗炎作用:黄芪皂甙甲可对抗组胺、5-羟色胺引起的大鼠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黄芪多糖能显著增加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能力和明显的碳粒廓清作用。

  5.抗病毒作用:对Sindbis病毒、新城疫病毒(NDK)、滤泡性口腔炎病毒(VSV)及流感病毒有抗病毒作用。 此外,有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

  【化学成分】

  含糖类、粘液质、胆碱、甜菜碱、数种氨基酸等成分。

  【用量用法】

  9——30g,水煎服。

  【使用注意】

  本品易于助火,表实邪盛及阴虚阳亢,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1.《本草经集注》:“恶龟甲。”

  2.徐之才《药对》:“恶龟甲、白鲜皮。”

  3.《医学入门•本草》:“苍黑气盛者禁用,表实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畏防风。”

  4.《本草经疏》:“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

  5.《药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宜断戒之。至于中风手足不遂,痰壅气闭,始终皆不加。”

  6.《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

  7.《本草汇纂》:“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蜜黄芪:1.肺虚气短常与五味紫菀等同用;2.气虚便秘,常与火麻仁,白蜜,陈皮同用。

  酒黄芪:增强了走窜之性,用于肢体麻木,关节痹痛等。常与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等同用,如(《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

热点排行

好文阅读

快速导航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