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药360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大全 >>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 地榆的食用方法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 地榆的食用方法

来源:中药360 时间:2020-03-17 09:39 编辑:liuhailing 手机版访问
导读:酒地榆:取地榆片,加白酒拌匀,吸尽后放入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棕褐色,取出晾干,筛去灰屑。每地榆片100kg,用白酒5kg。...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地榆分地榆炭,酒地榆,盐地榆,地榆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敛疮,地榆的作用是治吐血,咯血,便血,血痢,赤白带下,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地榆用药禁忌是虚寒者忌服地榆。

  基本概述

  药名:地榆

  别名:酸赭、豚榆系、白地榆、鼠尾地榆、西地榆、地芽、山枣参、蕨苗参、红地榆、岩地芨、血箭草、黄瓜香、野升麻、马连鞍、花椒地榆、水橄榄根、线形地榆、水槟榔

  功效分类:止血药;凉血止血药。

  性味:苦酸;寒;无毒。

  归经:肝经;肺经;肾经;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30-120g;或入丸、散,亦可绞汁内服。外用:适量,煎水或捣汁外涂;也可研末掺或捣烂外敷。

  药材基源: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长叶地榆的根。

  炮制方法1、地榆:拣去杂质,用水洗净,稍浸泡,润透,切成厚片,晒干。

  2、地榆炭:取地榆片,置锅内炒至外表变为黑色,内部老黄色,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3、醋地榆:取地榆片,加麸醋拌匀,吸尽后放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棕褐色,取出晾干,筛去灰屑。每地榆炭100kg,用麸醋10kg。醋地榆长于收敛止血,常用于崩漏下血。

  4、酒地榆:取地榆片,加白酒拌匀,吸尽后放入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棕褐色,取出晾干,筛去灰屑。每地榆片100kg,用白酒5kg。

  5、盐地榆:取地榆片,用武火炒至外黑内老黄色,喷洒盐水炒匀,取出晾干。每地榆片100kb,用食盐3kg。

  功效作用

  1、《活法机要》记载:地榆治久病肠风,痛痒不止;地榆五钱,苍术一两。水二钟,煎一钟,空心服,日一服。

  2、《补缺肘后方》记载:地榆治蛇毒:地榆根,捣绞取汁饮,兼以渍疮。

  3、《日华子本草》记载:地榆排脓,止吐血,鼻洪,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赤白痢并水泻,浓煎止肠风。

  4、《沈氏尊生书》地榆甘草汤 记载:地榆治便血:地榆四两,炙甘草三两。每末五钱,水二盏,入砂仁末一钱,煎盏半,分二服。

  5、《唐本草》记载:地榆主带下十二病。

  6、《滇南本草》记载:地榆治红白痢,禁口痢:白地榆二钱,炒乌梅五枚,山楂一钱。水煎服。红痢红糖为引,白痢白糖为引。

  7、《本草正》记载:地榆清火明目。治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疗热痞。

  8、《补缺肘后方》记载:地榆治猘犬咬人:地榆根末,服方寸匕,日一、二,亦末敷疮上,生根捣敷佳。

  9、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记载:地榆治无名肿毒,疖肿,痈肿,深部脓肿:地榆500克,田基黄200克,研末,田七粉5~15克。调入700克凡士林中成膏,外敷患处。

  10、《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记载:地榆治烧烫伤:地榆根炒炭存性,磨粉,用麻油调成50%软膏,涂于创面,每日数次。

  11、地榆治湿疹:地榆面、煅石膏面各二十两,枯矾一两。研匀,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两,调膏外敷。

  12、《圣济总录》地榆汤 记载:地榆治血痢不止:地榆二两,甘草(炙、锉)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渣,温服,日二夜一。

  13、《纲目》记载: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则能行血,不可不知。杨士瀛云:诸疮痛者加地榆,痒者加黄芩。汁酿酒:治风痹,补脑。捣汁涂虎、犬、蛇、虫伤。

  14、《本草正义》记载:地榆苦寒,为凉血之专剂。妇人乳痛带下,多由于肝经郁火不疏,苦寒以清泄之,则肝气疏达,斯痛可已而带可止;然气滞痰凝之乳痛,及气虚不摄之带下,非其治也。止痛除恶肉,皆以外疡言之,血热火盛,则痛而多恶肉,地榆清热凉血,故止疡患作痛,而能除恶肉。

  15、《圣惠方》记载:地榆治妇人漏下赤色不止,令人黄瘦虚渴:地榆二两(细锉),以醋一升,煮十余沸,去渣,食前稍热服一合。亦治呕血。

  16、《开宝本草》记载:地榆止冷热痢及疳痢热。

  17、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记载:地榆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生地榆、太子参各一两,或加怀牛膝一两,水煎服,连服二月。

  18、《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记载:地榆治胃痛,胃肠出血。

  19、《别录》记载:地榆止脓血,诸痿,恶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主内漏不止,血不足。

  20、《全展选编·皮肤科》记载:地榆治湿疹:地榆面十五两,密陀僧三十两。研匀,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两,调膏外敷。

  21、《本草求真》记载:地榆诸书皆言因其苦寒,则能入于下焦血分除热,俾热悉从下解。又言性沉而涩,凡人症患吐衄崩中肠风血痢等症,得此则能涩血不解。按此不无两歧,讵知其热不除,则血不止,其热既清,则血自安,且其性主收敛,既能清降,又能收涩,则清不虑其过泄,涩亦不虑其或滞,实力解热止血药也。

  22、《药物图考》记载:地榆调敷汤火伤,疳疮溃烂。

  23、《纲目》记载:地榆汁酿酒:治风痹,补脑。捣汁涂虎、犬、蛇、虫伤。

  24、《药品化义》记载:地榆解诸热毒痈。

  25、《滇南本草》记载:地榆治酒寒,面寒疼,肚腹疼。

  26、《药性论》记载:地榆止血痢蚀脓。

  27、《小儿卫生总微方论》记载:地榆治面疮赤肿焮痛:地榆八两(细锉),水一斗,煮至五升,去渣,适寒温洗之。

  28、《本经》记载:地榆主妇人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

  29、地榆治湿疹:地榆一两,加水两碗,煎成半碗,用纱布沾药液湿敷。

  30、《全展选编·传染病》记载:地榆治急性菌痢:水橄榄根研粉,成人每服三至六分,每天三次,儿童减半。

  31、《本草选旨》记载:地榆以之止血,取上截炒用。以之行血、取下截生用。以之敛血,则同归、芍。以之清热,则同归、连。以之治湿,则同归、芩。以之治血中之痛,则同归、萸。以之温经而益血,则同归、姜。大抵酸敛寒收之剂,得补则守,得寒则凝,得温暖而益血归经,在善用者自得之而已。

  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30-120g;或入丸、散,亦可绞汁内服。外用:适量,煎水或捣汁外涂;也可研末掺或捣烂外敷。

  1槐角地榆汤

  组成:地榆 槐角 白芍药(炒) 栀子(炒焦) 枳壳(炒) 黄芩 荆芥

  用法:上入生地黄,水煎服。

  功用:清肠凉血。

  主治:痔漏下血致虚,脉芤者。

  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六。

  2仙鹤地榆汤

  组成:仙鹤草30克,地榆、炒槟榔各10克,白槿花、炒白术、白芍各9克,桔梗6克,木香(后下)5克,乌梅炭、甘草各4克。

  制作:上药加水适量,连煎2次,煎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活血化瘀,止泻止血。适用于慢性腹泻,大便带血。包括菌痢、阿米巴痢疾及慢性腹泻等。

  来源:《当代名医临证精华,慢性腹泻专辑》

  3地榆槐花蜜饮

  材料:地榆60克,槐花30克,蜂蜜30克。

  制法:先将挖取的地榆洗净,也可从中药店购买,拣杂,切成片,放入砂锅加水适量,煎煮2次,每次40分钟,合并2次浓煎液,回入砂锅加入槐花,视需要可酌加清水,大火再煎煮1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去渣,收取滤汁放入容器,待其温热时,兑入蜂蜜,拌和均匀即成。

  用法:早晚2次分服。

  功效:清热凉血,抗癌止血。本食疗方适用于宫颈癌阴道出血等症。

  4地榆凉血散瘀汤

  组成:归尾、地榆、生地、槐角、赤芍天花粉丹参、枳壳各12克,黄连、黄芩、升麻、 荆芥、五灵脂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成人常用剂量: 5剂)

  功效: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5地榆白花蛇舌草

  材料:银耳(干)25克、地榆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阿胶12克

  做法:

  1、银耳用温水泡软后洗净,加水适量,隔水蒸熟。阿胶提前熔化。

  2、加地榆、白花蛇舌草煎煮后取汁液。

  3、将阿胶汁、地榆、白花蛇舌草汁调匀,与银耳混合后同服。

  功效:具有清肺,益气的功效。

  用药禁忌1、虚寒者忌服地榆。

  2、《本草经集注》记载:地榆得发良。地榆恶麦门冬

  3、《本草衍义》记载:虚寒人及水泻、白痢,即未可轻使地榆。

  4、《本草经疏》记载:胎产虚寒泄泻,血崩脾虚泄泻,法并禁用地榆。

  5、《本草汇言》记载:痈疮久病无火,并阳衰血证,并禁用地榆。

  6、《医学入门》记载:虚寒冷痢禁用地榆。热痢初起亦不可用,恐涩早也。

  7、《本经逢原》记载:气虚下陷而崩带及久痢脓血瘀晦不鲜者,又为切禁。性能伤胃,误服多致口噤不食。

热点排行

好文阅读

快速导航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