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药360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丸散膏丹同仁堂 汤剂饮片鹤年堂

丸散膏丹同仁堂 汤剂饮片鹤年堂

来源:中药360 时间:2013-11-30 13:33 编辑:liuhaiqiu 手机版访问
导读:大凡五十岁以上的北京人,都念得出一句顺口溜:“丸散膏丹同仁堂,汤剂饮片鹤年堂”!可见,鹤年堂饮片剂在全北京城的赫赫有名。而说到这所老药房本身,更有讲不完的历史,道不尽的典故。...

  大凡五十岁以上的北京人,都念得出一句顺口溜:“丸散膏丹同仁堂,汤剂饮片鹤年堂”!可见,鹤年堂饮片剂在全北京城的赫赫有名。而说到这所老药房本身,更有讲不完的历史,道不尽的典故。

  它的历史要追溯到1405年(明朝永乐三年)。比创立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同仁堂还要早264年,是现存年代最久远的、从事中医药养生的药铺,在明清两朝就以,为皇宫配制药膳、养生酒、茶等扬名海内外。六百年间,它屹立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见证了历史无尽的沧桑!而丁鹤年、严嵩、杨继盛、戚继光、李时珍、孝庄皇太后、王懿荣、谭嗣同、冯玉祥等等诸多风云人物都与鹤年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外,它还与甲骨文——中华民族四千年文明源头的发现有最直接的关系。

  鹤年堂当年分为前店后厂,设有经理、账房、门市部、斗房(饮片拣选车间)、丸药房(丸散膏 丹制作车间)、刀房[饮片切制车间)、鹿囿(养鹿场)、电碾房,印刷房。1929年初设第一支店,位于东安市场西门内;1935年8月设第二支店,位于西单百货商场西门对面;1936年4月设第三支店,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鼓楼前(1951年停业)。北京解放后,实现公私合营;“文革”期间,曾改名为“人民药店”和“莱市口药店”;“文革”后,恢复老字号。

  作为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的瑰宝,鹤年堂享有“中华养生第一老字号”,“京城养生老字号,历史悠久第一家”等荣誉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无法统一观点的美丽传说

  关于这一老字号的来由,学界可谓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最可靠的观点有两种。一是这一字号取自《淮南子·说林》中“鹤寿千岁,以极其游”之意,其匾额字体苍劲,颇有神韵,据传系奸相严嵩手书。流传至今的“鹤年堂”匾,是当年严嵩手书的遗物,其中“鹤”字笔划繁多,与另外两字并写匀称难度极大,但在这里却布局得非常好,所以几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关于匾额,还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当年鹤年堂的匾一挂上,便吸引了许多过往的行人,人们对这三个雄浑的大字惊叹不已,认为是京师无二。这时走来一位山西的老者,他站在匾下端详了许久,点点头后又摇摇头,人们问起来,他说:“字是好字,有功底,有韵味,可惜笔锋转折处,时时透出一股奸气。”后来严嵩果然成了万人唾骂的大奸臣,不过这只是后人的附会之说。

  严嵩的匾额使药铺生意大发,掌柜的又连开了四家分号,取“五鹤朝天”的吉言。原店位于城西,为示区别,店名便改做“西鹤年堂”,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也来附庸风雅,提笔写了“西鹤年堂”的匾额,就是今天人们在店门前看到的。

  如此看来,鹤年堂内外是“奸臣当道”了?其实不然,店内“调元气”“养太和”两幅横额,是出自抗倭名将戚继光之手,可惜,匾额在十年动乱中不知去向。今天人们看到的,是书法大家松阳仿当年笔意书写的。更令人扼腕的是,店内两柱上原本还有一幅楹联:“欲求养气千年物,须向兼收并蓄家”,如今也已消失了痕迹。有趣的是,它的作者是与严嵩父子势不两立,因上疏弹劾严嵩十大罪状而被害的杨继盛。他居住的达智桥胡同,与菜市口不足一里之遥,也是鹤年堂的老邻居了。忠奸势同水火,而他们的手迹却并肩悬挂,居然统一得那么和谐、那么完美,这也算是历史上的一段趣话了。

  而另一种普遍认同的说法则认为鹤年堂的名称取自其创始人丁鹤年的名字。这位元末明初很有影响的诗人,字永庚,号友鹤山人。回族,武昌人。他本人博学广闻,精通诗律,有《丁鹤年集》传世,不过他最为擅长的还是回、汉医学和养生术。在元末明初,为了逃避“反色目人”运动,丁鹤年浪迹江湖,穷困潦倒,以教书、卖药行医为生。永乐三年,他来到回族人集居的北京牛街地区,在阿訇和当地回民朋友的帮助下,在牛街地区的繁华地段——菜市口,开办了以养生为主业的鹤年堂药铺。

  惊心动魄的往事

  不幸的是,清代以后,菜市口被朝廷正式定为法场,刑场就设在鹤年堂药店的门口。每逢官府要杀人的前一天,鹤年堂都会被告知:明日行差,准备酒食,切勿外传,日后付款。到了第二日,监斩官、刽子手们先集中在鹤年堂里大吃大喝一顿,酒足饭饱。待“午时三刻”一到,便在鹤年堂门前事先搭好的席棚中,抬出一张堂里的书案摆在里面,备好椅子,桌面上照例搁好锡制毛笔架、朱笔等。待等监斩官朱笔一圈,不到一分钟,便会刀起头落。刽子手行刑之后,照例再去店堂要点安神类小药,防止晚上失眠和恶鬼缠身。死者家属,也多于事前买通好刽子手,请他在人头落地时,适时用一个大馒头塞入死者颈腔,以防鲜血溅出,“阴魂不散”。因此,人血馒头的故事在清代就传得很远,据说鲁迅先生的名篇《药》,实际上就是吸取了鹤年堂的典故而创作的。

  “无风三尺土,有雨满街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菜市口丁字路口的三条土路并不宽,百姓踏着满街的土尘,后拥前呼,他们看什么呢?看一般刑事犯,看“死于谏”的官吏,看上层斗争的失败者(譬如礼部尚书启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户部尚书肃顺等等),看维新派人士,看义和团“拳匪”——1900年7月,半个月中,就以白莲教谋反的罪名,在菜市口冤杀百姓一百余人;7月15日这一天砍了78人。其时,“市口两旁铺户门外,无首之尸堆满大半皆乡间愚民,临刑时呼儿唤女,觅子寻妻,嚎痛之声,惨不忍言。”

  在康有为谢世的前一年(1926年8月),他在弟子梁启超、张篁溪及他的次女康同璧的陪同下寻访“戊戌变法”故地,走到鹤年堂门前,康有为放声痛哭,哭毕,道:“找到鹤年堂,就找到了六君子的遇难地了!”想起了谭嗣同,想起了自己的半生颠沛,康有为仰天长叹:“复生不复生(谭嗣同,字复生)矣,有为岂有为哉!”历历往事,令人悲怆!

热点排行

好文阅读

快速导航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