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药360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中国中医针灸 针灸到底有哪些作用

中国中医针灸 针灸到底有哪些作用

来源:中药360 时间:2014-11-15 12:37 编辑:小妮子 手机版访问
导读:针灸是我国中医中的一种常见治病的手段,它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针灸是使用银针刺激人体的一些穴位来达到治愈疾病的功效。很多人信任针灸的原因是它及天然无毒副作用,还有着很好的功效。今天小编就来介绍下针灸到底有哪些功效。...

   相关链接:人体穴位大全

  针灸是我国中医中的一种常见治病的手段,它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针灸是使用银针刺激人体的一些穴位来达到治愈疾病的功效。很多人信任针灸的原因是它及天然无毒副作用,还有着很好的功效。今天小编就来介绍下针灸到底有哪些功效。

  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针灸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作用

  针灸的作用

  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针灸的优点

  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达到刺潋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种称作针法,后一种称作灸法,统称针灸疗法。

  针灸的优点

  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

  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第四,医疗费用经济;

  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赖。

针灸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针灸不是人人适合,针灸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1. 糖尿病人群: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和一般的人不一样,即使是很小的伤口,糖尿病患者也不容易愈合,另外如果伤口不愈合在一些坏境下是很容易感染的,还有糖尿病患者对饮食需要控制多以愈合的会更慢。所以糖尿病患者不适合针灸。

  2.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例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由于这些人群的凝血时间比较长,或者是难以凝血,导致针口容易流血不止,所以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也是不适宜实施针灸的;

  3. 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适宜针刺;

  4.白血病人群不适宜针刺等。

针灸意外事件的预防

  针灸意外事件的预防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6、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常见的针灸意外处理方法

  医生提到,常见的针灸意外包括患者晕针,施针不当导致针体断裂,部分针体留在患者体内,止血不当导致皮下毛细血管出血不止引起的瘀斑等。

常见的针灸意外处理方法

  1、 晕针:遇到患者晕针应当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2、 针体断裂:因为针灸的针比较细的缘故所以可能会出现断裂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患者不要紧张,防止断裂的针陷的更深。如果断裂的针有一端孩子体外,那就可以直接用镊子取出,如果断针已经陷入体内就要通过外科的手术取出。

  3、 皮下瘀斑:人体的一些部位由于肌肤比较的薄,血管也比较多,所以在针灸完之后按压伤口的时间也要相对长一点。因为如果按压的时间不够就会导致血流不止,很容易造成皮下瘀斑,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要尽快的用冰来敷伤口,或者用热毛巾来促进血液循环。

针灸时7大注意事项

  针灸时7大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总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者对病人认真负责,严肃细心,集中精神等均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结语:针灸虽然是中医的一种,但是也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最常见的就患有凝血障碍的人不适合针灸,因为针灸虽然身上的伤口特别小,一般人很容易就能恢复,但是凝血病的患者会一直流血不止。

热点排行

好文阅读

快速导航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