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药360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名方 >> 黄芪是个宝 女人要看 男人更要看!

黄芪是个宝 女人要看 男人更要看!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6-11-09 16:07 编辑:admin 手机版访问
导读:黄芪是个宝,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青春永驻,容颜长存。对于女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才是青春不老、容颜依旧、风采不减的保证。对于男人而言,充足的气血,不仅能让...

  黄芪是个宝,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青春永驻,容颜长存。对于女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才是青春不老、容颜依旧、风采不减的保证。

  对于男人而言,充足的气血,不仅能让自己精力充沛、精神饱满,还能散发出自己的风度翩翩!

  我有高招,其名为黄芪,补气养血,益气活血,是男女保养身体的药膳佳品!

  看古今名医如何使用黄芪

  黄芪是有名的补气圣药,它作用广泛。若想发挥好黄芪的功效,其用法与用量还藏着不少讲究与门道。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名医大家们是怎样妙用黄芪的。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曰:“黄芪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黄芪功擅补气,是临床上极为常用的一味中药,广泛应用于各科疾病。清代名医黄宫绣赞其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芪之称。”历代医家对黄芪爱不释手,临床应用中尽显黄芪之功效,不同医家理论渊薮不同,对黄芪的理解应用亦不相同,本文选取有代表意义的医家对其应用黄芪的理论、经验进行简要论述,以期能对同道有所帮助。

  1、张仲景之用黄芪

  汉代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乃方书之祖,其遣方用药,配伍精良,疗效突出,书中用黄芪者凡8处,其中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劳里急,诸不足之证,黄芪补中气之虚;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痹,除肌表之风湿,黄芪有扶正蠲痹之功;其余6处如防己茯苓汤、三黄汤、防己黄芪汤、乌头汤、黄芪芍药苦酒汤、桂枝加黄芪汤皆可看作治肌表水湿之剂,其功能各有偏重。细观仲景之用黄芪,不外乎补脾胃中焦之气以治虚,补肌腠卫表之气以通阳除痹,益气固表以治肌表水湿三大法,其创立的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防己黄芪汤对于现今治疗虚劳、痹证、水肿等证都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对仲景经方颇有研究的医家黄煌先生在《张仲景50味药证》一书中,对黄芪的应用做了深刻的阐述,他把临床上适合应用黄芪的一系列病症归纳为“黄芪证”,而易出现黄芪证的人称之为“黄芪体质”,此种人的特征可归纳如下:①面色不华:其面色黄白或黄红隐隐,或黄暗,缺乏光泽;②肌肉无力:其肌肉松软,呈水肿貌,腹壁软弱无力;③易患病:平时畏风,易汗出,遇冷风易患病,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易于水肿,特别是足肿;④大便稀溏,不成形,或先干后溏;⑤舌质淡胖,舌苔润,这也是黄芪的临床应用指征。临床上但凡出现此类症状,即可酌情使用黄芪。

  2、李东垣之用黄芪

  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李东垣为脾胃派之鼻祖,他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对于疾病的治疗擅长补益脾胃之法,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书。东垣独创“阴火”学说,认为“阴火”的生成源于“脾胃不足,荣气下流而乘肝肾”“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故而成阴火上冲“蒸蒸而燥热”之证,其本质乃脾胃气虚,元气不足,阴火不能降藏于肾间而上潜,故治疗应以脾胃阳气虚为根本,以升发脾胃阳气为治则,东垣独创“益胃升阳”之法,以甘温之剂补益脾胃,升发阳气,达到“阴火”降藏,除热的目的,从而创立了治疗源于脾胃之虚的内伤发热之法——甘温除热。

  在此理论基础上,东垣在“益气升阳”时,对黄芪尤为重视,他认为:“脾胃一虚,肺气先绝,必用黄芪温分肉,益皮毛,实腠理,不令汗出,以益元气而补三焦。”而黄芪既可补中焦脾胃之元气,以绝阴火化生之源,又可补肺之元气,以断阴火上乘之路,故方中多重用黄芪,以黄芪为君,甘温补中,更佐升麻白术炙甘草,补益脾胃以退阴火,其中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当归补血汤均是甘温除热的典型代表。

  3、王清任之用黄芪

  清代名医王清任是活血化瘀派的代表医家,他对医学上的贡献,一是纠正了古人对脏腑解剖和某些生理功能的错误认识;另外就是对气血的理论做了新的发挥。王氏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对中医学中的气血理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气”和“血”是人体中的重要物质,认为:“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对于血瘀证的病因病机,王氏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他认为血瘀与气虚有密切关系,“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创立了“气虚血瘀”的观点,在治疗此类疾病的立法处方中提出补气活血,逐瘀活血2个治疗原则,将补气和逐瘀之法相结合应用于临床,是王氏瘀血理论的一大创新。

  而补气药中,王氏尤以黄芪为主药,在其医著《医林改错》中共载33方,其中用黄芪者11方,占1 /3,平均每方用量近90g,用量最大为250g,最小为25g,不论危急重症,补气治本,痘疾诸证皆应用黄芪,其善用黄芪的程度可见一斑。在其理论思想指导下创立的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化瘀,治疗中风之半身不遂具有气虚血瘀征象者,其重用黄芪至200g,佐以化瘀通络之品,至今疗效突出,仍为现代医家所习用。

热点排行

好文阅读

快速导航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