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药360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禁忌 >> 拔罐的禁忌症有哪些 哪些人不适合拔罐

拔罐的禁忌症有哪些 哪些人不适合拔罐

来源:中药360 时间:2022-12-11 11:01 编辑:liuhaiqiu 手机版访问
导读:症状颈部僵硬或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前臂。手指或指尖麻木,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有不少传统的保健方式如今依然为人津津乐道。但很多人对于中医保健操作都知之甚少。国家高级营养保健师熊苗老师同大家一起分享她的拔罐学习心得。

  2012年的2月10日下午,在北京中医院学习,给我们讲解的是著名的中医养生专家张捷大夫。主任医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编写《抑郁症》、《针灸宝库》等书籍。在临床实践中遵循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在工作中20余年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脑血管疾病和神经症、抑郁症、睡眠障碍等精神科疾病。今天她给我们讲拔罐,我是第一次听,张大夫讲的特别清楚,亲和力又强,我们大家很喜欢她。她不仅讲的好,还现场给我们听众,进行走罐、闪罐、留罐真人实体操作,那娴熟的手法,让在场的人个个看着,嘴中说着:真好!真棒!服了!

  我作为一个对拔罐养生知识甚少的人,今天把张大夫讲授的课程中最关键的几点与大家分享,希望网友们对拔罐要进行规范操作,科学养生。

  什么是拔罐?

  俗称拔火罐,是以罐子为工具,用火燃烧造成罐内相对负压,使罐子吸附于施术部位,产生温热刺激及局部皮肤充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物理疗法。

  拔罐的历史悠久:

  古时称之为“角法”,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就有古人用“兽角”做成罐具治疗疾病的记载。

  唐代拔罐工具有了突破性改进,发展成现今的水罐、药罐,大大丰富了拔罐疗法的内容。

  明代拔罐法已经成为中医外科中重要的外治法之一。

  清代出现陶罐、“火罐”。拔罐方法吸拔穴位来提高治疗效果。治疗范围从外科发展到内科多种病症的治疗。

  火罐质料:由动物犄角逐步改进为竹罐、陶罐、玻璃罐等

  拔罐方法:从煮水排气发展到燃火排气

  临床治疗:从单纯吸拔脓血、吸毒排脓等治疗外科疮疡疾病发展到治疗风寒痹病及虚劳喘息等外感内伤疾患。

  中医认为:拔罐具有行气止痛、祛风散寒、调理脏腑虚实、活血化淤的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

  拔罐具有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拔罐具有促进细胞组织的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的作用。

  拔罐具有增进人体内淋巴液的循环,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

  拔罐具有加快肌肉和各脏器对其代谢产物的排除。

  拔罐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拔罐常见的四种方法:

  1、留罐法

  留罐法:是指把罐吸附在相应位置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

  2、闪罐法

  闪罐法:是指把罐吸附于相应位置后,用一只手压住皮肤,另一只手握住罐体快速拔下的方法。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为度。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

  3、走罐法

  走罐法:指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油(或其他润滑油)后,再拔罐。然后,医者用手握住罐子,在涂有凡士林油的部位上、下或左、右往返推动。当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淤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用于治疗肌肉丰厚,皮肤平坦部位的病症,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病症

  4、刺络拔罐法

  刺络拔罐法:即将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此法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病症。

  拔罐的禁忌症

  1、患严重心脏病的人。

  2、患有出血性疾病的人。

  3、患有肿瘤的人。

  4、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的人。

  5、孕妇和经期的妇女。

  拔罐应注意的事项

  拔罐时应避开风口,防止受凉。

  拔罐前不宜过于劳累或饮酒,以免影响疗效。

  每次治疗时留罐的时间为10—15分钟。

  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

  人体的眼、耳、脐、心脏搏动处及毛发过多的部位等不宜拔罐。

  存在溃疡、水肿的部位不宜拔罐。

  正常反应:

  局部软组织可隆起于罐口平面以上

  病人觉得局部有牵拉发胀感,或发热、温暖、凉气外出、舒适感等,

  有的病证立即或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除。

  留罐到一定时间,或闪罐、走罐多次后,局部的软组织呈现潮红、紫红色(瘀斑色),或出现丹痧(小点状,紫红色疹子),起罐后皮肤的这些变化可能维持一至数天。

  异常反应:

  上罐后,如果病人感到局部非常紧张,疼痛灼辣难忍,数分钟即起水泡,或于施术局部的远端感觉发凉、发麻、疼痛等,均属异常反应。

  闪火法:用镊子夹酒精球点燃后,伸入罐内旋转一圈立即退出,再迅速将罐具扣在需拔穴位上。操作时要注意蘸酒精不要太多,避免火焰随酒精流溢烫伤皮肤;火焰也不宜在罐内停留时间太长,以免罐具过热而烫伤皮肤

  预防晕罐发生:临床表现和晕针类似,如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冷汗淋漓,甚者可出现瞬间意识丧失等。预防分心理预防和生理预防二方面。

  选取适当体位:局部平坦、松驰,且能保持固定一定时间。在不影响取穴的前提,一般多选卧位。

  拔罐治疗以下症状:

  治疗感冒:

  症状: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头痛,全身酸痛、怕冷等。

  取穴大椎、风门、肺俞、太阳。对于发烧者可以取大椎穴用刺络拔罐法。

  治疗颈椎病:

  症状颈部僵硬或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前臂。手指或指尖麻木,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取穴大椎、肩中俞、天宗。

  治疗腰痛:

  在腰部痛处和委中穴(腿弯正中)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治疗肩周炎:在肩部疼痛的地方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治疗落枕:在患侧脖子和背部,寻找压痛点,拔罐10分钟左右。

热点排行

好文阅读

快速导航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