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药360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大全 >> 三颗针的功效与作用 三颗针的附方

三颗针的功效与作用 三颗针的附方

三颗针的用法用量 三颗针的副作用

来源:中药360 时间:2017-04-18 09:30 编辑:admin 手机版访问
导读:三颗针是一味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主治湿热痢疾,腹泻,黄疸,湿疹,疮疡,口疮,目赤,咽痛等症状!...

  【名称】三颗针

  【异名】铜针刺(《天宝本草》)。

  【基原】

  为小檗科小擘属植物细叶小檗、刺黑珠等多种植物的根、茎及树皮。

  【原植物】

  1.细叶小檗 Berberis poiretii Schneird. 又名:针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狗奶子、红狗奶子、刺溜溜(东北、河北)。落叶灌木,高1~2m。老枝灰褐色,具光泽,幼枝紫褐色,密生黑色疣状突起,刺短小,通常单一,生于老枝或干枝条下端的刺有时3分更,长4~9mm。叶簇生;无柄;纸质;叶片狭倒披针形或披针状匙形,长1.5~4cm,宽5~10m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鲜绿色,下面淡绿或灰绿色。总状花序下垂,长3~6cm,有花6~20朵;萼片6,花瓣状,排成2轮,长圆形或倒卵形;花黄色,外面带红色,花瓣6,倒卵形,较萼片稍短;雄蕊6;子房圆柱形,内含胚珠2粒,无花柱,柱头头状扁平。浆果长圆形,熟时红色。种子倒卵形,紫黑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向阳的砂质丘陵、山坡、路旁或溪边。分布于华北、东北厦山东、河南、陕西等地。

  2.刺黑珠B.sargentiana Schneicd. 又名:黄精刺(湖北)、黑石珠(《四川中药志》)。

  常绿灌木,高1~3m。茎圆柱形,节间挺3~6cm,幼枝带红色,老枝黄灰色或棕褐色,有稀疏而明显的疣点。刺坚硬,3分叉,长1~3cm。单叶互生或3片簇生;几无柄;叶革质;叶片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10cm,宽1~3cm,先端急尖,有小尖利,基部楔形,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或黄绿色,边缘具15~25个刺状小锯齿。花3~10朵簇生,花梗长1~2cm;小苞,蓝黑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于海拔1000~2000m的向阳山坡、荒地、路旁及山地灌丛中。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除上述两种外,同属多种植物的根、茎及树皮亦作“三颗针”入药。如蓝果小檗B.veitchii Schneid.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猫刺小檗B.soutieana Schneid.分布于湖北、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匙叶小檗B.vernae Schneid.分布于秦岭四端甘肃南部至西部、青海东部及新疆等地区。

  【采收加工】

  根皮全年可采。茎皮春、秋季采收,取茎枝刮去外皮,剥取深黄色的内皮。晒干。

  【药材】

  三颗针Radix Berberidis 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性状根呈类圆柱形,稍弯曲,有少数分枝。表面灰棕色,有细皱纹,栓皮易剥落。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酉纤维性,鲜黄色,切断面近圆形或长圆形,有略呈放射状的纹理,小,黄白色。气微,昧苦。

  【功用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湿热痢疾,腹泻,黄疸,湿疹,疮疡,口疮,目赤,咽痛。

  l.《天宝本草》:“能清肝热,气血眼睛俱得力,为末吹喉除热气,清肺而且退咽隔。”

  2.《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

  3.《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清热解毒,消炎抗菌。治目赤,赤痢,吐血痨伤,咽喉肿痛,腹泻,齿痛,耳心痛,跌打损伤红肿。”

  4.《陕西中草药》:“清热消炎,消肿止痛。主治肝炎,口舌生疮,小便淋痛,烫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外用:研末调敷。

热点排行

好文阅读

快速导航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