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药360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竹节参

竹节参

【图片】竹节参 竹节参的功效与作用 竹节参用法用量使用禁忌竹节参,又名竹节三七。为珍贵药材之一。始见于《本草纲目拾遗》。具有滋补壮阳、散瘀止痛、止血、祛痰的功效。

竹节参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

【拼音名】Zhú Jié Shēn

【别名】竹根七、野三七、鸡头七、土三七、藏三七、三七、扣子七、竹节三七、峨三七、峨眉三七、芋儿七、白三七、明七、竹根七、萝卜参、大竹根七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ax japonicus C. A. Mey.var.angustifius(Burk)Cheng et Chu[Panax pseudo-ginseng var.angustifolius(Burk.)Li]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泥土及细根,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茎横卧,节结膨大,节间短,每节有一浅环状的茎基痕,呈竹鞭状,侧面常生数个圆锥状的肉质根。茎直立,圆柱形,有条纹,光滑无毛。掌状复叶,3-5枚轮生于茎端;叶柄长8-11cm;小叶7片,狭长形或窄披针形,长为宽的5倍以上,最宽处在叶的中部以下,宽约3cm,先端长尾状渐尖,边缘具细锯齿。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有花50-80朵;总花粳长约12-20cm,有条纹,无毛或稍被短柔毛;花小.淡绿色;小花梗略被短柔毛;花萼具2齿,齿三角状卵形,无毛;花瓣5,长卵形;雄蕊5,花丝较花瓣短;子房下位,2-5室,花柱2-5,中部以下合生,果时向外弯。核果状浆果,近球形,熟时红色。种子2-5颗,白色,三角状长卵形,长约4.5mm。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000m的山中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稍弯曲,有的具肉质侧根。长5~22cm,直径0.8~2.5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致密的纵皱纹及根痕。节明显,节间长0.8~2cm,每节有1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无臭,味苦、后微甜。

【炮制】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竹节参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味微苦;甘;性温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活血定痛;解毒消肿。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产后出血过多;瘀血腹痛;经闭;跌打瘀肿;外伤出血;疮疡肿毒;蛇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或酒浸。外用:适量,研末敷。

【注意】孕妇禁服

竹节参(三七)与明三七的鉴别方法

竹节参(三七)与明三七的鉴别要点是:竹节参是根茎,呈竹鞭状,每节有一浅圆形凹陷茎痕;而明三七是竹参的子根,故无竹节参的浅圆茎痕特征,可资区别。

名典鉴别

清?《本草纲目拾遗》载:“昭参。即人参三七,产昭通府。肉厚而明润,颇胜粤产,形如人参中油熟一种。王子元官于滇,曾以此遗外舅稼村先生,予亲见之,状较红参润,大小不等,味微苦甜,皮上间有带竹节纹者。”

快速鉴别

1.竹节参:根茎呈竹鞭状,扁圆柱形,稍弯曲。长5~22cm,直径1~2.5cm,节密集,每节上有一圆形深陷的茎痕。表面灰棕色或黄褐色,粗糙,有致密的纵皱纹和根痕。质较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至淡黄色,有多个淡黄色维管束点痕,排列成圈。气味香,味苦微甜。

2.明三七:根呈圆锥形或长条形,尾端细小,常有分叉。长5~10cm,直弪1~3cm。表面棕黄色,有纵皱及不明显断续环纹。质坚实,断面淡黄色或淡棕色。品质以身干、条根肥壮者佳。

竹节参图谱大全

快速导航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