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药360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竹叶椒

竹叶椒

【图片】竹叶椒 竹叶椒的功效与作用 竹叶椒用法用量使用禁忌竹叶椒别名野花椒、山花椒、单面针,竹叶椒是芸香科植物竹叶椒的果实,它也叫山胡椒或者山花椒,是一种功效出色的中药材,它的果实在每年八九月份成熟,采收晒干以后即可入药。有散寒,止痛,祛蛔功效,治胃寒及蛔虫腹痛,牙痛,湿疮。

竹叶椒植物形态

【拼音名】竹叶椒 Zhú Yè Jiāo Yè

【英文名】Leaf of Chinese Wingleaf Prickyash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竹叶椒Zanthoxylum armatum DC.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nthoxylum armatum DC.[Z.planispinum Sieb.et Zucc.;Z.alatum Roxb.var.planispinum Rehd.et Wils.]

采收和储藏:6-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除去果皮,留取种子备用。

【原形态】竹叶椒 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4m。枝直出而扩展,有弯曲而基部扁平的皮刺,老枝上的皮刺基部木栓化,茎干上的刺其基部为扁圆形垫状。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无毛,具宽翼和皮刺;小叶无柄;小叶片3-5,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9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小圆齿,两面无毛而疏生透明腺点,主脉上具针刺,例脉不明显,纸质。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长2-6cm;花被片6-8,药隔顶部有腺点一颗;雌花心皮2-4,通常l-2个发育。蓇葖果1-2瓣,稀3瓣,红色,表面有突起的腺点。种子卵形,黑色,有光泽。花期3-5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300m以下的山坡疏林、灌丛中及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5-2.6cm,暗灰色至灰黄色,有较密的浅纵沟。质坚硬,折断面纤维性,横断面栓皮灰黄色,皮部淡棕色,木部黄白色。味苦,麻舌。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外为落皮层。韧皮部外侧有石细胞及纤维,石细胞数个成群散在;纤维数个至20余个成束,排成数层,外侧稀疏,内侧断续成环。木质部中导管单个或2-4个相连,多数径向排列。

竹叶椒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辛;苦;温;小毒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温中理气;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胃脘冷痛;泄泻;痢疾;感冒头痛;牙痛;跌打损伤;痛经;刀伤出血;顽癣;毒蛇咬伤

温中燥温;散寒止痛;驱虫止痒。主脘腹冷痛;寒湿吐泻;蛔厥腹痛;龋齿牙痛;湿疹;疥癣痒疮。治胃寒及蛔虫腹痛,牙痛,湿疮。

根、果:胃腹冷痛,胃肠功能紊乱,蛔虫病腹痛,感冒头痛,风寒咳喘,风湿关节痛,毒蛇咬伤;

叶:外用治跌打肿痛,痈肿疮毒,皮肤瘙痒。

①《广西药植名录》:行气消肿,祛风散瘀,止咳,祛蛔。治胃痛。

②《江西草药》:散寒止痛,解蛇毒。

③《四川常用中草药》:散寒,行气,杀虫,祛风。治胸腹冷痛,蛔虫肚痛,风寒牙痛,湿毒痒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鲜品60-90g;研末,3g;或泡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含漱;或浸酒搽;或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有小毒。

(1)胃、十二指肠穿孔,上消化道出血,肠梗阻,宫外孕等症禁用。

(2)属晚期病变的阑尾炎,如阑尾腔积脓、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阑尾周围脓肿等中毒症状严重或呕吐频繁者不宜用本药治疗。

竹叶椒的附方

1、治胃痛,牙痛:竹叶椒果3-6g,山姜根9g。研末。温开水送服。

2、治痧症腹痛:竹叶椒果9-15g。水煎或研末。每次1.5-3g,黄酒送服。(1-2方出自《江西草药》)

3、治虚寒胃痛:(1)土花椒果3-6g。水煎服。(《浙南本草新编》)(2)竹叶椒果6g,生姜9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4、治腹痛泄泻:竹叶椒6-9g。煎服。

5、治蛔虫性腹痛:竹叶椒6g,苦楝皮9g。水煎服。服时兑醋适量。(4-5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竹叶椒图谱大全

快速导航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