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药360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大全 >> 中药方剂半夏杏仁汤

中药方剂半夏杏仁汤

来源:中药360 时间:2018-09-25 16:22 编辑:liuhailing 手机版访问
导读:风痰,病证名。痰扰肝经的病证。风痰证有以下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痰扰肝经的病证。《医学入门》卷五:“动于肝,多眩晕头风,眼目瞤动昏涩,耳轮瘙痒,胁肋胀痛,左瘫右痪,麻木蜷跛奇证,名曰风痰。”...

   风痰的症状,很多人都遇到过。治疗风痰还是不容易的,希望大家多多咨询下医生。可以试试中医疗法,风痰本就是一种中医病名,半夏杏仁汤中药方剂的效果还好,配方有些复杂,但是半夏杏仁汤的功效就是主治风痰哮喘的,来看半夏杏仁汤的用法!

 
  处方
 
  半夏3克,杏仁2.4克,枳壳桔梗,片芩(炒),紫苏各1.5克。麻黄1.8克,甘草12克。
 
  功能主治
 
  主风痰哮喘,喉中痰声不断。
 
  用法用量
 
  上药哎咀。加生姜5片,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
 
  《杏苑生春》卷五。
 
  风痰
 
  风痰,病证名。痰扰肝经的病证。风痰证有以下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痰扰肝经的病证。《医学入门》卷五:“动于肝,多眩晕头风,眼目瞤动昏涩,耳轮瘙痒,胁肋胀痛,左瘫右痪,麻木蜷跛奇证,名曰风痰。”
 
  《医宗必读》卷九:“在肝经者,名曰风痰,脉弦面青,四肢满闷,便溺秘涩,时有躁怒,其痰青而多泡。”又名肝经风痰。二是指素有痰疾,因感受风邪或风热怫郁而发的病证。《泰定养生主论》:“风痰者,因感风而发,或因风热怫郁而然也。此皆素抱痰疾者,因风、寒、气、热、味而喘咯咳唾,非别有五种之痰。”
 
  由于时代认识的局限,唐宋以前,风之外受内生,统称“中风”。近代根据风之成因,将风病分为外风和内风。风痰之“风”古人多从外风立论,并未详加区分论治,但外风和内风在治疗原则上有本质的不同,外风宜散,内风宜熄,故应将风痰证分为外风触痰证与内风痰扰证两大类。凡内风扰动挟有痰邪者可归于内风痰扰证,“肝为风木之脏”,因“肝风”不同于外来之风,亦名“内风”。至于素有痰疾,受风触发之证为外风触痰证。
 
  病因病机
 
  有关风痰的病因病机,历来认识颇不一致。有谓因风生痰者,有谓因痰动风者。其实既称风痰,当是有风有痰,风与痰合邪为患。痰之生成,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饮食不节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而成。
 
  外风触痰证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风邪外袭影响肺之宣肃,肺津停蓄不布,凝而成痰,如《圣济总录》指出:“论曰风痰之病,得于气脉闭塞,水饮积聚。……盖风壅气滞,三焦不和,则水饮易为停积。风能生热,壅亦成痰。”另一方面为内有伏痰,脾肺气虚,外风乘虚而入,与内痰相合而成。如《玉机微义》曰:“盖风痰者,形寒饮冷”。
 
  内风痰扰之病因病机须从整体观和辨证观出发。导致内风病变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脾虚生风、血燥生风、血瘀生风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气通于肝”,内风多责之于肝。“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脾乃土脏,为生痰之源,故肝风为病,往往与痰相兼为患。
 
  内风与痰又可互生,一方面风可生痰,如肝阳化风,煎熬津液,化而为痰,致肝风痰浊相兼;另一方面痰可生风,痰热内伏,复为情志、饮食、烦劳所触动,情志抑郁或晦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化火,致肝阳亢盛,内生肝风。正如《医方考》谓“风痰者,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
 
  临床表现
 
  眩晕头风,眼目瞤动昏涩,耳轮瘙痒,胁肋胀痛,左瘫右痪,麻木踡跛,脉弦面青,四肢满闷,便溺秘涩,时有躁怒,其痰青而多泡。
 
  结语:有关半夏杏仁汤中药方剂,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半夏杏仁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喝半夏杏仁汤能治疗风痰哮喘等症状,对于风痰的病因病机,上文中也解释了很多。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多多了解一下!
 

热点排行

好文阅读

快速导航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