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药360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大全 >> 刺蒺藜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刺蒺藜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刺蒺藜用法用量 刺蒺藜副作用

来源:中药360 时间:2017-02-24 09:25 编辑:admin 手机版访问
导读:刺蒺藜是一味中药材,具有平肝;解郁;祛风明目的功效。主治头痛;眩晕;胸胁胀痛等症状!刺蒺藜的附方有哪些!...

  【名称】刺蒺藜

  【别名】茨、蒺藜、蒺藜子、旁通、屈人、止行、豺羽、升推、即藜、白蒺藜子、社蒺藜土蒺藜、白蒺藜、旱草、三角蒺藜、三角刺、八角刺、蒺骨子、野菱角、地菱、硬蒺黎、蒺黎蓇葖、蒺藜狗子、七里丹、陀罗刺、菱角刺。

  【来源】药材基源:为蒺藜科植物蒺藜和大花疾藜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ribulus terrestris L.2.Tuibulus cistoides L.

  采收和储藏:8-9月果实由绿色变成黄白色,大部分已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几天,脱粒,再晒干。

  【原形态】

  1.蒺藜 一年生草本。茎通常由基部分枝,平卧地面,具棱条,长可达1m左右;全株被绢丝状柔毛。托叶披针形,形小而尖,长约3mm;叶为偶数羽状复叶,对生,一长一短;长叶长3-5cm;宽l.5-2cm,通常具6-8对小叶;短叶长1-2cm,具3-5对小叶;小叶对生,长圆形,长4-15mm,先端尖或钝,表面无毛或仅沿中脉有丝状毛,背面被以白色伏生的丝状毛。花淡黄色,小型,整齐,单生于短叶的叶腋;花梗长4-10mm,有时达20mm;萼5,卵状披针形,渐尖,长约4mm,背面有毛,宿存;花瓣5,倒卵形,先端略呈截形,与萼片互生;雄蕊10,着生与花盘基部,基部有鳞片状腺体。子房5心皮。果实为离果,五角形或球形,由5个呈星状排列的果瓣组成,每个果瓣具长短棘刺各1对,背面有短硬毛及瘤状突起。花期5-8月,果期6-9月。

  2.大花蒺藜 多年生草本。枝匍匐或上升,密被柔毛。叶对生,长2.5-4.5cm,有小叶4-7对;小叶近无柄或具短柄,纸质,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先端近圆形而急尖,基部偏斜;托叶对生,披针形或近镰刀状,长约6mm。花大,单生叶腋,直径约3cm,花梗约与叶等长;萼片披针形,长约8mm,外面被长柔毛;花瓣倒卵状长圆形,长约20mm;子房被淡黄色硬毛,花柱粗壮,长约2mm,柱头裂片小。分果片长8-12mm,有小瘤体和锐刺2-4条。花期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1.生于荒丘、田边及田间。

  2.生于海滨砂滩或荒地上。

  资源分布:

  1.分布于全国各地。

  2.分布于海南、云南。

  【性味】味苦;辛;性平

  【归经】肝;肺;肾;心经

  【功效与作用】平肝;解郁;祛风明目。主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房胀痛;乳闭不通;经闭;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白癜风;疮疽;瘰疬

  ①《本经》:主恶血,破瘫结积聚,喉痹,乳难。

  ②《别录》:主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癀,可作摩粉。

  ③《药性论》:治诸风疬疡,破宿血,疗吐脓,主难产,去躁热。

  ④《日华子本草》:治奔豚肾气,肺气胸膈满,催生并堕胎。

  ⑤《本草图经》:主痔漏,阴汗,及妇人发乳,带下。

  ⑥《纲目》:治风秘及蛔虫心腹痛。

  ⑦《会约医镜》:泻肺气而散肝风,除目赤翳膜,肺痈,乳岩,湿疮。

  ⑧《本草再新》:镇肝风,泻肝火,益气化痰,散湿破血,消痈疽,散疮毒。

  ⑨《南京民间药草》:治红白痢疾。

  ⑩《江苏植药志》:治胁痛,疗诸疡,去风活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水 煎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

  1.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

  2.《本草汇言》:阴虚不足,精髓血津枯燥至疾者,俱禁用之。

  3.《得配本草》:肝虚,受孕,二者禁用。

热点排行

好文阅读

快速导航Navigation